巴紐國軍英靈 

「忠烈將士英靈,迎接回國」,昨天在憲兵機車導引下,黑色靈車緩緩駛進大直忠烈祠,迎靈人員接下刻著「中華民國國軍于巴紐陣亡將士之靈位」的木質牌位,並向後備司令陳良濬報告任務完成。

本報日前報導二次大戰期間,一群遭日軍俘虜的國軍,被送到巴布亞紐幾內亞戰俘營,不少人客死異鄉;六十年後,墳墓湮沒在亂石雜草間,無人聞問。

迎靈小組由後備司令部留守業務處處長任全森上校帶隊,牌位下車後,由儀隊軍官捧著,在國防部示範樂隊及儀隊導引下,緩步進入忠烈祠正殿。示範樂隊樂器繫著黑絲帶,儀隊槍口朝下,原本金黃色的刀與槍穗也改成黑色,以示哀悼。

牌位進入正殿後,儀隊用布拭淨後,放上供桌。典禮由陳良濬主持,立委林郁方及多位軍方官員陪祭,典禮過程肅穆莊嚴。

國防部軍事發言人虞思祖表示,巴紐迎回的烈士,將在今年春季國殤正式入祀忠烈祠,每年舉行春、秋祭國殤祭典;安葬在巴紐當地的遺骨,要遷葬迎回骨骸有實際困難,但國防部將整理墓地,找地方立碑定期祭拜。

「我們是軍人,就用軍人的方法」,任全森說,「我們拿香祭拜,在心裡告訴祂們我們的身分,此行目的是帶祂們回家。」

這趟任務非常倉促,為了考證戰俘營確實人數和身分,國防部動用和日本的軍事合作關係,查詢戰俘營名冊及檔案。迎靈小組原本在春節後就要出發,但碰到火山爆發,機場停擺,被迫延到二月底出發。

國軍荒塚地處偏遠,代表處和僑胞辛苦開路才到達;最後共查證吳坤上尉、孔憲章上士、曹友生上士、梁有年、陳緯南等個人墓葬,及「中國廣東民眾死亡紀念碑」等三處墓塚區。 【聯合報╱李志德、程嘉文】

 

-----------------------------------------------------------------------
■ 異域荒塚不漠視 ~ 為軍方拍手

軍方從南太平洋迎回六百多位抗戰陣亡將士的靈位,這看似與建軍備戰無關,其實最大意義正是告訴現在的國軍,所有官兵都是歷史長河一份子,都背負著責任與榮譽。

對於軍隊這種在必要時必須犧牲性命的特殊職業,這些形而上的美德、看不見的原則,比起表面上的船堅砲利,重要性絕對有過而不及。

維繫部隊運作的其實是一種江湖式道義關係。如果沒有同生共死的信仰,即使人員與裝備再充足,也是承平時消耗資源、危難時作鳥獸散的「死老百姓」罷了。

這次國防部願意在「鐵飯碗」與展示先進武器外,去關心軍隊靈魂與傳統問題,絕對值得給予掌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迷域獨行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