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都出在四年級嗎 

最近有本書《笨蛋,問題出在四年級!》,敘述「『四年級世代』(民國40?49年出生的族群)是台灣經濟起飛的最大受益族群;在歷史正確,時間巧遇,於快速掠奪以掌握資源,成為分配者,……但以四年級為主的政府與企業缺乏前瞻、創新眼光的規劃,享受國家社會的援助、輔導、保障,卻規避社會責任,未能把經濟的餅做大,反而逃避競爭,企業移走海外,致社會沉淪、生活不安、產業停滯不前、競爭力衰退……」

面臨經濟的困頓,在失望、沮喪之餘,尋求情緒發洩的出口,利用二分法,將原因歸咎於族群,包括大企業、高科技產業,乃至本文的「四年級族群」是最廉價且有煽動性的,但事實的真相如何?

台灣當前經濟困頓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於面臨國際化的壓力,但又擔心大陸化的衝擊,採孤立的大陸政策;在產業外移、資金外移,以及管制的束縛下,資金無法回流,也無法扮演外資前進大陸跳板,外資裹足不前,致經濟陷入缺乏活力,經濟成長低度成長泥淖。(鎖國的大陸政策可不是四年級的餿主意?)


專業與創意是決勝點-
其次,貿易條件惡化,亦即出口價格相對於進口價格持續下滑,所得自然不易上升。而貿易條件惡化背後原因在於台灣以代工為主的商業模式,缺乏品牌、無力提高產品價格,只好將產業外移,壓低工資、環保成本,因此,工資自然偏低。或許這一點勉強算是四年級、五年級的錯。但事實上,台灣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經濟體,如果沒有代工模式搭上IBM開放架構的列車,台灣電子資訊業也不易壯大成今天的局面。其次,中小企業的代工,從連接器、主機板、印刷電路板的專業生產尋求規模經濟,以及1980年代的製造商╱中小型貿易商的分工,使得台灣中小企業能夠進行國際行銷,這些都是四年級的「創意」。不過,1980年代中期電腦進入微利時代,廠商被迫外移,未能調整代工的商業模式,變通不及或許是四年級的錯,但90年代之前代工所創造的就業機會、股市的繁榮、所得的漲升,不也是代工忠實執行者(四年級)的功勞?

此外,教改政策的失敗使得專上學歷畢業生大幅增長,在過去10年來,大學畢業生成長2倍,碩、博士生成長3?4倍的情況下,產業升級緩慢無法容納那麼多的高素質人力,工資水準自然停滯。附帶聲明,教改政策的規則可不是四年級的「功績」。

凸顯族群的矛盾只是在傷口上撒鹽,無助於解決問題。本文的目的不在於辯論四年級是否應該為產生的問題負責,而在於告訴大眾,欲擺脫現行經濟泥淖,必須凝聚眾人、不同族群的智慧,結合四年級、五年級的紀律,六、七、八年級的創意、行銷能力,才能為台灣在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裡開啟一片新的天空。就個人而言,所處的環境及何種年級的族群並不重要,愈能整備自己的專業能力,跨領域才華、創意,以及強化自己語言、人際網絡等國際化的流動能力(mobility),就愈有主導薪水的籌碼。畢竟,找工作、升遷只是評斷你的專業能力高低,而不會在乎你是四年級、五年級、六年級 ……  (王健全/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迷域獨行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