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山」發動機的靶機 

上周剛結束的漢光演習電腦兵棋對抗,模擬兩岸二○一一年發生戰爭攻防。國軍動用「雄風二E」巡弋飛彈攻擊大陸沿岸,「雄風三」超音速飛彈突破敵方艦隊防空,摧毀俄製現代級等主力戰艦,造成共軍慘重損失。

雄風計畫主持人、被譽為「反艦飛彈之父」的中研院士韓光渭,最近出版回憶錄,披露「中流」與「介山」兩個從未曝光的極機密計畫,也證實在一九八○年代,我國已有少量射程一百公里以上的反艦飛彈,可對共軍發動奇襲。

韓光渭在書中透露,民國六十七年雙十閱兵,首度展出射程四十公里的雄蜂反艦飛彈(後改名雄風一型),次年初中科院推出超過一百公里射程的「中流」計畫;二月廿七日,故總統蔣經國裁示研發,目標三年內完成。

中流飛彈採用遙控靶機的外型設計,等於一架「無人神風特攻隊」,可達上百公里射程。由於距離已超出發射者的視界,因此終端導向必須使用主動導引,在彈頭上裝一具小型雷達;飛彈「射後不理」,自己尋找目標。

七十年十二月的擎天五號演習,中流飛彈首次命中靶艦,但次年九月的擎天七號演習,中流飛彈卻連續發射多發都未中靶。國防部下令暫停部署,不久參謀總長郝柏村上台,下令停止計畫。

不過研發人員決定進行「實驗室戰備」,將手頭現有料件組裝成十枚飛彈,對此國防部指責「餘款續用有失允當」,所幸中科院代院長黃孝宗、副院長劉曙晞等人堅持,一旦遭遇「國防不時之需」,對敵人絕對有奇襲效果,才保住這批飛彈。直到八十一年雄風二型飛彈服役,中流飛彈才退役解體。

中流計畫雖然半途夭折,不過仍對國軍有重大貢獻,包括主動尋標雷達,後來用於雄風二型飛彈,與空軍航發中心介壽二廠合作「介山」計畫,利用以色列引進技術,研發小型噴射引擎。

八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自製的S引擎在九鵬基地升空。韓光渭指出,當天測試相關數據,因此「只」飛了兩百公里,如果滿載燃油,航程是好幾倍,「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可以幹什麼,它也立即由燙手山芋變成國寶」。

據了解,S引擎的改良型,就是雄二E巡弋飛彈的動力來源,射程可達六百至八百公里,涵蓋整個中共南京軍區。 【聯合報╱程嘉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迷域獨行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