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民進黨主席謝長廷表示要「拔劍再戰」,未來會不會投入選舉,成為眾所注目的焦點;但謝長廷再戰目的是對抗馬英九總統不斷控告他,純粹是站在個人角度來算計,並非考量國家社會的利益,也不是為人民謀福祉,其他人是否願意和謝長廷並肩作戰,可能必須打上一個問號。

馬總統在擔任國民黨主席時,因為首長特別費案被起訴辭去黨魁,並宣布投入總統大選,當時,綠營人士就不斷嘲弄譏笑馬英九參選總統的動機;朝野更迭後,謝長廷竟然也是因為官司纏身,考慮拔劍再戰,不禁令人感到時空錯亂。

每一位政治人物投身政壇,背後總有許多動機。早年,當然不乏有為了官司而參選的例子,甚至是打出「當選過關、落選被關」的口號,但這畢竟是過去為了對抗威權體制的手段,如今台灣已邁向民主社會,這種為官司而戰的訴求,感動不了人民,更撼動不了民心。

政治人物若能「苦民所苦」,甚至是謝長廷自己所講的「視民如傷」,以站在為國家利益、謀百姓福祉的制高點上,日後只要登高一呼,自然水到渠成。即便是要謝長廷違背當初退出政壇、不再投入選舉的承諾,相信也不會有人去責備謝長廷,反而是會有一大群人登門拜訪,三顧茅廬。

因為,對台灣的政治人物來說,政見跳票、背叛承諾,都不算大不了的事。美國諺語形容,政治人物要像尿布一樣,必須經常更換;但台灣政治人物卻是把政見和承諾當成尿布一樣,同樣經常在更換。

【聯合晚報╱記者林修全/特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迷域獨行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