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 

海盜這個自古即存在的行為,拜現今科技與網路進步之賜,及全球化與在地化的影響,成為世界所矚目的焦點與問題。自2008年8月起,美國、丹麥、日本、巴基斯坦、馬來西亞、土耳其、印度、希臘及義大利等十多國海軍陸續投入打擊阿拉伯海亞丁灣索國海盜,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亦於2008年11月7日通過決議,呼籲關心海上活動安全的國家根據國際法,部署軍艦和軍機,積極參與打擊公海的海盜行為。

○ 亞太安全添新變數
正當中國觀望之際,一艘大陸籍「振華四號」貨輪頑強對抗劫持,給足中國海軍「師出有名」的理由,決定派遣最先進的武漢號、海口號導彈驅逐艦和微山湖號綜合補給艦三艘艦艇前往,成為十五世紀以來,中國艦艇最大的一次遠征行動,除展現其參與國際政治議題維護正義的態度,亦顯示走向藍水海軍的能力與意圖。

近年來,中國海軍機艦頻頻出現在第一島鏈與第二島鏈之間,南海三亞基地積極擴建,預劃航母停靠設施,進駐核動力潛艦與公開表示著手建立航空母艦,顯見其海權持續的「東擴與南進」的策略。

不過在美日逐步強化西太平洋部署下,對東擴多有抑制。然而南進才是中國最著重關切之處,中國90%的進口石油必須依賴海運,其中高達60%必須通過麻六甲海峽,光是中東原油就佔中國國內原油進口總量的60%以上。因此,無論中東或是非洲,又長又遠的海上運輸線成為中國能源安全的最大難題。

2005年1月18日美國國防部一份報告指出,中國試圖採取「珍珠鏈(string of pearls)」戰略,發展中國與海上運輸沿線國家戰略關係,自中東、非洲產油國,經地中海、波斯灣、阿拉伯海、印度洋,抵巴基斯坦瓜達爾港(Gwadar海軍基地),經孟加拉灣到孟加拉吉大港,至緬甸(海軍基地),再經麻六甲海峽(或籌劃於泰國建立的克拉克地峽運河(Kra Isthmus))至南海,抵柬埔寨(擬建鐵路、港口),至中國南海與東海各海軍基地與油港。

此次中國海軍派遣軍艦前往索國亞丁灣並可能常期進駐,無疑為此戰略添加極為有利的左翼,使其戰略力量能夠跨越麻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因而亦引起此戰略周遭國家的疑慮(尤其是日本),對未來亞太區域安全影響增添新的變數。


○ 中國軍力擴張崛起
兩岸所呈現的不對等,不僅僅存在於政治主權,經濟與國家安全上更是如此。未來十年仍是中國緊緊掌握的「戰略機遇期」,在此發展中國並不會因為兩岸目前衝突緩和的情勢,進而減緩軍力的擴張,反之台灣安全問題將更形消長險峻。

就霸權穩定與國際體系結構控制論而言,或許台灣能夠發揮主導的影響力有限,但卻不能不謹慎小心面對霸權減弱與國際體系結構可能產生不利台灣的變化。雖然馬總統保證未來四年無戰事,自上任後至今多次呼籲中國撤除對台導彈,卻獲得對方明確回應,台灣的國家安全豈能建立在短期近利忽略長遠趨勢之上。面對中國「軟的更軟,硬的更硬」的對台策略,台灣必須思考不同層次上的「不對稱」核心能力與策略。依據美國國防部亞太副助理部長謝偉森(David Sedney)所述,維繫台海安全在於「台灣的民主與軍事科技」。

當前政府推行的大陸政策雖然強調秉持「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及「不統、不獨、不武」維持現狀為架構的原則,採取「擱置爭議、務實交流」的政策立場,積極發展兩岸經濟與文化交流。不過不能忽視的是中國軍力持續擴張崛起的事實,設法將中國大陸的威脅極小化,謀求台灣的利益極大化固然是正確的,卻只面對了一半;在「國防投資最小化」的同時,也必須設法將國家安全的「防禦有效性極大化」。 (作者為備役海軍上校 王志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迷域獨行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