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羅倫斯市,海神塑像

但丁以「己位」為出發點的人性,讓《神曲》像真的人生一般,有痛楚,有溫暖,有顫慄,有救贖;同時,在拉丁文的神學世界與地方性的庶民語言之間搭起了一座橋梁……


這裡是但丁邂逅貝艾緹思的教堂-
瞥見這不起眼的小教堂,一踏入,隨即像步入了一個與現世無關的時空,馬上隔離了外面遊人如織的嘈雜。佛羅倫斯的古老小巷,中世紀的教堂廣場,不管寒冬溽夏,到處流動著人群,從世界各地前來想要親炙文藝復興精神的人群,穿梭在這個曾經威權顯赫的邁迪錫(Medici)家族領域裡,仰首駐足在米開蘭基羅大衛雕像的腳下。這間窄窄、闃其無人,卻有著千年歷史的教堂,在我急欲步入但丁的家朝聖時,勾懾住了我的腳步。

褐黃黝暗的石磚,典型的佛羅倫斯的顏色。那個年代的教堂還沒有長形彩窗,不是我們印象中的哥德式教堂,有聖歌繚繞、有管風琴震撼人心、有隨著陽光灑在地上的彩窗恣意色彩(真懷疑是不是因著音樂的發展,挑高了教堂的建築)。羅馬時期風格的義大利教堂,窗小牆厚,小小圓圓的點綴在梁下而已,就美學而言,猶如中世紀還未啟蒙的思維一樣,一踏進去,就是一片陰暗的涼意。

但這視野上的暗度,卻驟然隔離了豔陽的溫度,一轉身即背離了世俗的喧囂,我的心緒一下進入了另一個境地。這微朽狹窄的木門,老舊的梁,彷如時光轉換的機制,只消一步之隔,就泯除了好幾個世紀的歲月。虔步而入,傳來一波由古樂伴奏的人聲吟詠,那歌聲繞梁,如山谷百合孤潔,但我心底卻不覺地甜美微溢,驀然欲淚,只因為知道這裡是但丁邂逅貝艾緹思(Beatrice)的教堂。

側首,望了四周後,就這麼幾排禱告的木椅,這麼簡僻的祭壇,這麼斗室的空間,卻產生這麼偉大的愛情。顫慄的心慢慢平靜了下來,這中世紀的古樂讓這教堂復活,讓那時的場景未斷,卻也讓我似乎隨時都能看到但丁望著Beatrice的眼神。

那時的但丁才九歲,1274年的5月1日,他在這教堂遇見Beatrice,成為他心繫一輩子的對象。史書多著墨這萌發於童齡的情愫,多麼純情動人;但我認為,真正的關鍵點不在這第一次的邂逅,童齡時的傾心愛慕,多的是份可愛討人的莞爾;真正讓但丁意識到無法自已的──甚至必須用《神曲》(Divina Commedia)來解救自己的──是九年後那次觸及內心深處的再度邂逅。


在這裡祈求的,只能是「愛情」-
兩千年前義大利詩人奧韋德(Ovid,西元前44年至西元後18年)就曾經說了:「回憶」,能讓愛情加溫,會令它鮮明復活起來。但丁的眼神和Beatrice身影為何會讓我覺得在眼前栩栩如生,除了音樂的烘托襯景之外,就是這個原因。Vita nova(Renewed life ──新生)這本書,是最清楚不過的證明了。1293年,但丁延續著遊唱詩人的風格,藉著詩歌頌著仕女的丰采,寫下這本融合十四行詩的情書;誠如他在Vita nova中清楚的表示:這「新生」,是在遇到Beatrice後才得獲的。愛情,已不再是一個描述,而是一種持續的狀態。

小教堂的左側,地面上一片石板凹凸不平,望去,照常理推斷,是墓碑(歐洲教堂四周或內部往往就是墳場或重要人物的安息之地)。這裡是Beatrice的家墓,目光一觸及,我好不容易平靜下來的心又波盪起來。《神曲》,這部影響整個西方文化與後世無數藝術家的作品,最後第三部裡,領著但丁一步步進入天堂的Beatrice,安眠於斯。墓碑上並無任何刻字,一片平靜石板,毫無裝飾,也沒有鮮花。但旁邊卻有一大一小兩個簍子,裝著滿滿的紙條,我一看,這不用想也知道,是許願的字條,摺得如此細心,摺得如此隱密;看那摺痕,不用打開也知道,裡面祈求的,是愛情──只能是「愛情」。企盼的愛情,沒有回應的愛情。

世間的寺院、教堂,飄的是人間有形的慾求;但這間小小教堂的承載,卻是這麼多的高貴。內心最柔軟、最熾熱的渴盼,盼心中傾慕的人的回眸一盼,盼對方的回音,盼別成為那「盼不到」的結局。我似乎在那張張薄薄、脆弱的紙裡,看到了寫的人臉上的表情,但更似乎知道了當時的Beatrice是如何的柔美了。

但丁曾描述Beatrice的眼神,他表示那是沒見過的人所無法了解的甜美。但那簍紙,彷彿告訴了我Beatrice的眼波應是如何的動人,她的舉手投足應是怎樣的高雅,衣裳摺袖和身邊的仕女一切是何等的韻致。只是睜眼望著這滿滿的兩簍紙,人間竟然有這麼多惆悵的尋覓,這麼多可貴寂寞的靈魂,這麼多無言的傾訴。這些無法吐露的愛情,要對Beatrice告白──因為,他們知道,只有Beatrice,能懂。


但丁因傾向城邦自主獨立,被判流放-
Vita nova──這「新生」,是但丁在邂逅了Beatrice之後的唯一物語。這位讓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雕出《地獄之門》的詩人,這位寫出《神曲》的博學人物,這位13世紀在佛羅倫斯一再出任要職,最後卻被放逐客死他鄉的學者,但丁,生於1265年的佛羅倫斯,薄迦丘(Giovanni Boccaccio)曾如此描述他:眼大炯然有神,頭髮捲黑,鼻子鷹勾下彎,下巴凸顯,神態憂鬱嚴肅,思考力犀利透徹,記憶力似無邊無際,有著典型中世紀世家子弟享有的百科全書般的學問養成。那時的佛羅倫斯,如春秋戰國的時局,世家貴族之間的勢力爭奪;城市和羅馬教皇之間彼此的政治和宗教的角力,反覆傾軋無常,但丁在這態勢,進入了公職。

但丁的才華不僅展現在物理、煉金、藥學、哲學、倫理學或繪畫上,他三十五歲時還成為佛羅倫斯六名執政長官之一。當時的佛羅倫斯政局分成兩派:擁教皇勢力的辜維分(Guelfen)派和擁國王勢力的吉貝林(Ghibellinen)派,兩方人馬用盡權術,為彼此的立場爭奪著權力。但丁因家族政黨屬性,屬擁教皇勢力圈。但正如馬基維利一下子因為迪錫家族效力、一下子因新勢力上來被劃為反麥迪錫一樣,但丁因觀念傾向城邦自主獨立,1302年,被判驅逐佛羅倫斯,流放他鄉。


他出走那天並沒有回頭-
記得第一次凝視但丁的家時,是深夜。我只能用目光祈許渴盼地望著,在黑夜的暗巷裡徘徊,不捨離去。失之交臂兩次後,總算是進入詩人的家中了。今天,這位於小教堂斜對面的但丁之家,庭前一古井,老屋三樓,因時間久遠,屋裡已無實物可考,但這木頭樓梯是真的,這窗櫺格局也是真的,聽著自己的腳步聲,居高臨下,我只能想像他接到判決書的那天是用什麼眼神往窗外望去。難怪,城市的巷弄,如此狹窄,如此詭譎彎曲,不見天日。

但是,生涯上再波動變化,佛羅倫斯政局再詭異無常,自身的學養再博學廣識,對但丁而言,最大的打擊是:Beatrice不預期的離世,那年她芳齡二十四。我想,1290年6月9日那一天,是地獄之門對但丁開啟的一日,詩人墜入了幻滅的深淵,體驗到人間的巨慟。

灰姑娘匆匆離開舞會,還留下一支玻璃鞋,可以找到人;但是Beatrice的香消玉殞,代表的卻是天人兩隔的絕然分離,命運在但丁的足前,撕開了一條裂縫,逼著他往不見底的黑暗望去。Vita nova寫到1300年才完筆,接著,但丁必須自己製造一隻金縷鞋,以尋得Beatrice,那就是《神曲》。

步出但丁的家,無法揣得1302年的1月27日他被判驅逐時,踏出家門的心境是如何,這一去,可能無法回來了。但是,我知道,他一定沒有回頭。說來那時佛羅倫斯的範圍不過是今天台北的一個區,流放,最多到新竹的距離,但是,這意味著不能再見到佛羅倫斯,如詩人奧韋德(Ovid)被流放到黑海,不能再見到他最心愛的羅馬一樣(當局發布告示:但丁若踏入佛羅倫斯一步,將處以焚刑)。但丁並沒有像蘇武牧羊或東坡下海南一樣,在艱鉅的客觀環境下喘息;很多其他城邦的主人,倒是展開雙臂惜才,他在這段期間完成了《帝制論》(De Monarchia)、《論俗語》(De vulgani eloquentia)、《饗宴》(Il convivio)等,當然,還有直至去世前(1321年)才完成的《神曲》。

這期間佛羅倫斯並不是沒動靜。1311年當局特赦一批當時被驅逐的人,但獨獨沒提到但丁的名字;1315那年又來一次有條件的赦免,只要但丁在某些地方承認某些條例加上繳一筆款項,一切可一筆勾銷。世間的人竟然要宣判一個寫出《神曲》的人!荒謬的事莫過於此,請不要讓但丁的嘴角勾起一絲冷笑,對此,他冷眼漠然的選擇了──客死異鄉拉維那(Ravenna)。因此,我知道,他出走那天並沒有回頭。


米開蘭基羅曾出面要迎回但丁遺骨-
兩百年後,1519年,米開蘭基羅曾出面要迎回但丁的遺骨,並請許為之塑墓靈,但是Ravenna怎會放手?到今天,即便但丁像神明一樣被這城市崇敬著;佛羅倫斯還是只能用一個空的靈柩,象徵性的,紀念但丁。

流放期間,他的足跡遍及義國北部各城市,耳目所聞的景致、地方風情,皆入了《神曲》的布景。但丁的文風像義大利柏樹一樣,削瘦、傲霜枝似的岸然,孤獨聳立於托思卡納(Toscana,義大利中部一帶,今以佛羅倫斯為首都)優美寧緩的平原;彷如但丁那嶙峋的風骨,凸顯於中世紀的一片渾沌之中。書裡,但丁請出了自己所崇拜的詩人維吉爾(Vergil),為在森林中迷路的自己領路,展開為期八天的冥界遊歷,從地獄開始,目睹各種人類昧行所造成的因果,經過煉獄,層層向上,最後維吉爾轉身不見了,但丁在天堂門前遇見了Beatrice。

這次的再度相遇,所有的悸動已經昇華,但丁在Beatrice的引領下,得識最後的真與善。整部《神曲》的基調,也許莊嚴肅穆,也許睿視人性,也許聖潔光輝;但在我眼裡,但丁以「己位」為出發點的人性,讓《神曲》像真的人生一般,有痛楚,有溫暖,有顫慄,有救贖;同時,在拉丁文的神學世界與地方性的庶民語言之間搭起了一座橋梁。

閱畢《神曲》後,感悟,這一切實際上源自於Vita nova最後的那幾句話:「願那創造萬世的上天垂憐,讓吾的心靈見著至美的Beatrice,藉此解脫,安寧,獲得永生─—qui per omnia saecula benedictus。」 【聯合報╱文/洪雯倩】

海神塑像  

arrow
arrow

    迷域獨行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